思但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医疗 标准 探讨
查看: 1605|回复: 0

高频手术设备(高频电刀)的临床评价

[复制链接]

5614

主题

5617

帖子

1万

积分

进士

Rank: 5Rank: 5

积分
19942
发表于 2020-3-18 13: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一 于 2021-12-12 21:51 编辑

来源:高频手术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药局2016年第21号通告
高频手术设备的临床应用历史较长且非常广泛,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风险,但设备相对比较成熟,安全有效性通常可以得到保证。
申请人应当依据所申报产品的组成、参数、结构特征和预期用途等,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临床评价资料。进口产品还应提供境外政府医疗器械主管部门批准该产品上市时的临床评价资料。
高频手术设备可能既包含常规的模式和功能,又包含了特殊的模式和功能。基于模式独立原则,高频手术设备的临床评价应按照不同的输出模式分别开展。设备的常规输出模式可作为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产品的部分,按照列入目录产品的方式开展评价;而特殊输出模式则不属于目录产品的部分,应按照其他方式开展评价。
1.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目录
依据《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3号)及《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2号),常规的高频手术设备及其产品各组成部分均属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中的产品,通常情况都可通过与目录对比的形式来进行临床评价。
申请人应详细描述申报产品组成、作用原理、各模式的输出频率、预期用途和使用环境等内容,并与目录中所列产品信息进行对比,以确认其并未超出目录产品所描述的范围。
如所申报高频手术设备产品的相关信息与目录中所列产品的情况有差异,则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其他评价途径开展。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的申报产品:①工作频率超出目录中所述频率范围200kHz-5MHz;②临床应用对象不属于常规的软组织,而用于如神经、骨膜、脏器等;③特殊临床应用或使用方式,如等离子手术设备、大血管闭合设备等。对于上述不属于目录中的申报产品,应当按照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要求来开展评价工作,或进行临床试验。
2. 通过同品种产品临床数据进行评价
对于通过同品种产品临床数据来进行评价的设备,申请人应依据其特点来选取拟进行比对的境内已上市同品种产品,比对项目应重点考虑设备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高频输出参数、软件核心算法等。
申报产品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应与同品种产品一致。高频手术设备的适用范围通常不涉及适用人群、接触方式、使用环境等内容,主要考虑内容为适用部位。高频手术常规的使用方法为直接接触人体进行切割凝固,某些特殊模式可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进行(如电灼、氩气喷凝等),某些特殊模式需利用导电介质进行(如水下、等离子模式)。若适用部位、使用方法不同,则设备所涉及的临床应用也会不同,其临床效果的评价无法在同一基础上进行。因此,对于适用部位、使用方法不同的产品通常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申报产品的高频输出参数应与同品种产品一致,高频输出参数所包含的内容可参考研究资料及产品技术要求中相应部分。对于高频输出参数完全一致的两个设备,其预期的临床效果基本可以认为是相当的。对于输出参数存在差异的情形,可能导致临床效果的较大改变,而这种差异的影响是很难从理论和数据上去判定的。因此,对于高频输出参数不同的产品通常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申报产品的软件核心功能(算法)应与同品种产品一致。本指导原则在软件研究资料部分对于高频手术设备的算法已做了相关说明,对于仅用于计算和控制高频能量输出的软件,通常不要求申请人提供其算法,但是对于含有组织参数监测及实时反馈的软件,应考虑相应的核心算法。这类算法通常都是申请人在自身研发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及验证而得出的,是最有利于发挥临床效果的结果,核心算法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实际临床效果的差异性。因此,对于软件核心算法不同的产品通常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申报产品如与同品种产品存在差异性的,应依据《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相关要求,提供差异性不会对安全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支持性资料。对于上述几项需重点考虑因素,如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情况,考虑到各项内容与临床使用的相关性,难以通过非临床验证的方式来证明二者的等同性,因此需提供申报产品自身的临床数据作为支持性资料。对于其他比对项目,如申报产品与同品种产品存在差异性的,应针对其差异性提供申报产品自身的临床/非临床数据作为支持性资料。
所提交支持性资料如能够证明申报产品的差异不会对安全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则可认为二者是同品种产品。申请人应收集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以确认申报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达到预期性能,与预期受益相比较,产品的风险是否可接受。
3. 临床试验
如申报产品需在中国境内开展临床试验的,应在取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内,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0920号|思但得医疗 ( 鲁ICP备19047372号 )

GMT+8, 2025-5-6 15:04 , Processed in 0.0544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